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性发育开始,人的性别意识也开始觉醒和逐步形成。在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男女同学会产生一种彼此要求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特别希望异性注意自己并有好感。 向往异性本是青春发育期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男女同学相处,是中学生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内容。《十日谈》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与他一样的人——专心侍奉上帝,没有任何其他杂念。于是他把儿子与外界隔离开来,以避免一切诱惑,儿子长到16岁,除了上帝,什么都不想。父亲想:看来儿子已经修炼成了,可以放回去了。一天他带儿子进城,头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儿子一时反应不过来,很木然,可当看到女人时,眼睛一亮问父亲:“爸爸,这是什么?”父亲很不高兴地说:“绿鹅。”傍晚要回家的时候,父亲问儿子:“你想买点什么回去?”儿子毫不犹豫的说“我要买只‘绿鹅’。” 这说明异性相吸自古而然,是人的天性,是谁也抹杀不了的。实际上,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心理萌发的正常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少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完善。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在学习、游戏、旅游、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很多同学在异性面前都会有一种异样的心理感受,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与兴奋,而且特别愿意在此时表现出自己的长处。有的女生说:“我觉得男生心胸开阔,和他们在一起时我的心情也开朗了。”有的男生讲:“也不知为什么,比赛时如果有女生在场观看,我们男生就跑得特别卖力。”其实,这些都说明了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同学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有的学生表现为与异性交往时过分害怕、紧张甚至恐惧;有的学生则表现为过分随便、没有分寸、甚至放荡不羁,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不可否认,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在友谊之中,可能含有互相倾慕依恋的成分。但如果不理智地处理,不以高尚的道德精神来约束自己,就很有可能超越友谊的界限。当异性朋友常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不愿扩大交往的圈子时,当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彼此的心思时,当对方不在身边,就坐卧不安,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时,当他们的举动已超出朋友间的亲密程度时,就很难以“友谊”来解释了。 当男女生交往中出现这样的情形时,就说明其已超过了男女正常交往的界限,双方就应有所警惕,以免在心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由于情绪失控令自己后悔终生的事。这样就需要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学会用正当的方式方法去对待与异性交往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方式: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广泛交往有利于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便于吸取多个异性同学身上的优点,利于自己的性格发展和人格塑造。如果只进行有限的小范围个别交往,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限制自己的社交范围,对异性的了解不仅有限,可能还会失去与多数伙伴的接触机会,过早陷入“一对一”交往的感情漩涡。所以,要通过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在更广阔的人际范围内进行交往,在集体和小组为主的活动中,克服闭锁和消极等待心理,多关心帮助同学,特别要主动与不同性格的异性朋友交往,加深对异性同学的全面了解和理解,锻炼自己的适应性,与异性同学建立友好、合作的融洽关系。 其次,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要自然、得体。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以平常的心态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纯洁的友情。在表达友情时,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面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既不必羞怯忸怩,也不要神神秘秘,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特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男女同学一起研究学习问题,一起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一起交流、研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能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有利于人格的培养和形成。 总之,异性交往,要自尊自重,互助关心,青春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巅峰时期,是学文化、学知识、长才干的最佳时期,知识就是力量。因此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让青春年华在奋斗中熠熠生辉。 |
下一篇:正常异性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